核子密度仪可以快速的测量并显示干/湿密度,含水率,压实度。使用简便,测试结果可与传统方式媲美。对沥青混合料面层,压实度是指现场实际达到的密度与标准密度的比值。在现场测定沥青路面密度,也只能使用钻孔法得到一个芯样,再把它带回实验室,称出重量,测量体积,然后计算密度。
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该仪器的发展史:
在1968年以前,在现场测定土壤和集料密度只有一种标准方法——操作人员必须在地面挖一个洞,往里面填满沙子,计算出密度,然后取一个试样到实验室测定含水量。这就是灌砂法。使用这种方法检测,每次至少耗费半个小时(含水量的检测结果还要等到第二天试样烘干了以后才会得到),操作人员还特别容易出差错,最大的缺点是,这种检测方法是破坏性的—它留下了一个必需修复的洞。
如此费时费力,怎么能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建设速度?于是,世界各国开始研究利用核技术测定建筑材料的密度、含水量以及其他指标。
到了1972年,核子密度仪在硬件设计和软件应用方面有了显著的改进。便携式核子仪可以对土壤和沥青路面进行高精度的快速检测,并且消除了由于土壤类型以及化学成分不同而导致的检测偏差。新的仪器设计使用高效的现代电子技术,变得轻便、可靠、易于操作;八十年代以后,安装了可以进行现场编程的微处理器,能够直接从显示器读取测量结果,更进一步地减少了现场检测操作人员的工作量。
在此后的三十多年时间里,由于核子密度仪具有其他检测方法所不具备的准确、快速、经济和无损等优点,将其用于土工材料密度和含水量检测便成了业界的标准做法。